■文/圖 本報記者 王軍豪本報通訊員 劉冠軍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根基。“我們從完善種業全產業鏈入手,制定了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引進并培育了一批骨干龍頭企業,形成了以企業為主......【詳細】
記者蹲點行動丨空降赤眼蜂 圍殲鱗翅蟲
莘縣徐莊鎮:智能方舟產金耳
記者蹲點行動丨“世外苗源”探秘
記者蹲點行動丨又見櫻桃紅滿枝
東昌府區堂邑鎮南關村:3萬噸舊菌袋變廢為寶
東昌府區沙鎮前劉村:小小糖蒜頭 撐起大產業
■文/圖 本報記者 王軍豪本報通訊員 劉冠軍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根基。“我們從完善種業全產業鏈入手,制定了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引進并培育了一批骨干龍頭企業,形成了以企業為主
楊丁輝的主打產品“活珠子”銷量在全網名列前茅,多次在各大電商平臺創造單日訂單過萬的銷售佳績,2021年公司全網銷售額達1.5億元。
■ 本報記者 林金彥鄉村要振興,鄉風必文明。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東昌府區閆寺街道積極推進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3+2”工作機制。該街道立足“有人管事、有
7月11日,走進陽谷縣十五里園鎮孟堤口村,機器轟鳴,人員忙碌!按蠹叶紖⑴c到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來,挺好!泵系炭诖妩h支部書記孟昭銀說話不誤干活。
盛夏的東阿,花香鳥語,惠風和暢。行走在陳集鎮的村落之間,滿眼青蔥翠綠,房前屋后干凈整潔,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門口,各村文化廣場充滿歡聲笑語,一幅幅清新美麗的農村畫卷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莘州街道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學什么”的原則,定期舉辦“時政學習班”“信息寫作研討班”“馬克思主義著作研讀班”等,“通過對年輕同志的嚴管厚愛,多方位培養,為他們鋪平未來的成長道路!
政府就是企業發展的堅強后盾,讓我們有信心、有底氣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更大步伐。
羊肚菌是一種極為珍貴的野生菌,也是與松露、松茸、牛肝菌齊名的世界四大野生菌之一,有“素中之葷”的美稱。
常海子村是遠近聞名的果蔬種植專業村。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該村村民就種植香瓜、黃瓜等作物。2012年,常海子村成立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
辦文明婚禮,樹文明新風,這樣的婚禮在茌平區已經屢見不鮮。該區以移風易俗為突破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突出鄉風文明主題,舉辦了多場溫馨而簡約的新時代文明婚禮。
這支專職調解“巾幗”力量,充分發揮女性親和力強的優勢,采取抱團調解的方式,在田間地頭、屋前巷后、車禍現場,成功化解了一樁樁糾紛,得到了群眾的高度認可。
“城西望·向未來”,這個厚重的標語寄托著全市人民的期望!案哞F時代”漸行漸近。
開門見群眾,出門是大棚,徐玉英在自己的葡萄種植基地里成立了臨清市玉英委員工作室,為農戶免費提供葡萄苗木的引進、培育、種植、銷售等咨詢服務。
一個鄉村小飯店,緣何食客絡繹不絕?飯店的主人宗成忠道出了其中的奧秘:在飯店后面,有一處他自家經營的魚塘,塘內的魚新鮮肥美,引得不少人過來嘗鮮。
市供銷社把推進土地托管、創建“噸半糧”村作為服務“三農”的重點,引導農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將土地集中起來由供銷社開展耕、種、管、收全程托管服務,實現土地規;、機械化種植,提高了糧食種植效益。
進入5月,嫩綠的蘆筍迎來收獲季。在高唐縣固河鎮鞏莊村蘆筍種植基地,一株株蘆筍鮮嫩挺拔,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十幾名村民正手持小剪刀熟練地采割嫩莖,然后分選、裁切、打包、裝箱……
“我們養殖的肉牛是西門塔爾牛、利木贊牛兩個優良品種,這兩年養殖效益還不錯!崩钣⒂抡f,一般情況下,一頭牛犢養殖10至12個月就可以出欄,以當前的市場價格計算,一頭牛能賺六七千元。
茌平區樂平鋪鎮后常村村民常來奇通過種植、嫁接技術,把一株株普通的仙人掌“改造”成極具觀賞性的花卉植物,蹚出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5月10日上午,東昌府區沙鎮鎮潘莊村村民代表將一封信送到東昌府區區委組織部下派干部辦公室,以期挽留駐村干部東昌府區水利局二級主任科員陳洪云。
“紅色七點半”是該鎮著力打造的黨建服務品牌,村級網格黨支部避開黨員群眾白天務農和務工時間,利用晚上7:30這一時間,召集全體黨員干部、部分群眾代表,以“學習”為基礎、以“議事”為主干、以“辦事”為目標,讓干部群眾在參與共治中貢獻智慧、增進情感。
裴海濤的錦鯉養殖基地位于度假區于集鎮西太平村村委會南50米,養殖基地西側有一處古色古香的茶棚,南側是一片占地28畝的坑塘,周圍樹木林立,環境清幽、靜謐。
“村集體有收入了,村民腰包鼓了,村里也變了樣,全村人的心也越來越齊,證明全龍探的這條路走對了!”村里70多歲的老黨員王全正說,大家會跟著
楚自峰是河店鎮本土“網紅”,開辦了自己的生鮮瓜果供應鏈企業,最近兩年從事生鮮網絡銷售生意。憑借誠信經營,從事直播賣瓜時間久了,楚自峰的直播間人氣漸漸旺了起來。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住戶房前屋后,2米寬的菜畦,種滿了茄子、西紅柿等蔬菜;菜畦邊緣,用磚塊砌起了圍擋,形成了“微菜園”。
今年4月,度假區的飲水安全提升工程開工,施工中將老舊的供水管道全部更換成環保耐用的PE管,還為每戶更換智能水表,預計11月底全部改造完成。
于正軍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種植能手,早些年一直在外打工,但始終懷揣創業夢想。3年前,得知家鄉有一批3年齡的蟠桃樹要轉讓,在細細思量后,他開啟了自己的“甜蜜”事業——種植蟠桃。
今年以來,堂邑鎮在東昌府區率先構建“自然村—新村(社區)—鎮”三級“信用+美麗鄉村”體系,成立了三級“信用超市”,同時,創新實施“信用積分”管理,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積分制管理全過程。
如今,6個多月過去了,第一茬小番茄已經成熟。眼看到了收獲的季節,蘇景紅看在眼里、喜在心間。
目前,該村葡萄大棚已達130余座,種植面積500余畝,畝均效益達2萬余元,輻射帶動周邊6個村莊增收致富。
在度假區于集鎮太平新村村頭,兩座狹長的菌菇棚矗立在一片楊樹林里,格外顯眼。這里,是太平新村的農業種植“實驗基地”。
好記者,時時在路上;好新聞,永遠在基層。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深入宣傳貫徹落實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本網從即日起開設“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記者蹲點行動”欄目,進一步促進新聞記者深入農村、社區、企業、學校、醫院、站所等一線,開展蹲點調研和體驗式采訪,報道我市基層干部群眾中涌現出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和先進經驗,充分展示全市干部群眾建設“六個新聊城”的生動實踐,接續推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效,廣泛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激勵全市黨員干部群眾奮楫爭先、勇毅篤行,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親證高質量發展中的“首善力量”——聊城日報社聯合東昌府區開展蹲點采訪行動
用心感受太平新村的“春天”——聊城日報社記者“蹲點行動”采訪手記